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3章(1 / 2)

谁知还没等沈朝青对太后动手,学子们的联名上书便被呈到了大殿上。

“陛下!国子监及京中数十学子,昨夜联名血书,跪于宫门之外,恳请陛下……下罪己诏,反省施政,以安民心,以息天怒!”

郑观澜将那触目惊心的血书高高举过头顶。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和窃窃私语。

林贤适时出列,一脸“悲天悯人”,语气却暗藏机锋:“陛下,学子们年轻气盛,虽有不当,然其心亦可悯。天象示警,民心惶惶,若能下一罪己诏,昭示天下,或可安抚……”

“林大人慎言!”靖安侯李妙昃立刻出声打断,一副忠君体国的模样,“陛下乃真龙天子,岂可轻易下罪己诏?多丢人啊!”

他先是斥责了林贤,随即话锋一转,面露“忧色”,对着御座躬身道,“然则……陛下,如今流言汹汹,若置之不理,恐伤陛下圣明,寒天下士子之心。臣愚见,或可斟酌一二,以示陛下虚怀若谷?”

他一唱一和,看似反对,实则将“陛下需妥协”的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。

段逐风站在武将行列,脸色铁青,双手紧握成拳,却因涉及文人言论和“天意”,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理由反驳。

满朝文武哗然,争执之声愈烈。

“陛下!罪己诏岂是儿戏!此例一开,国威何存?”

“郑阁老言之有理!陛下乃天子,岂可向庶民低头!”

“不然!如今天象异常,流言四起,若不安抚,恐生大乱啊!”

“学子们也是一片赤诚,为国担忧……”

双方各执一词,吵得不可开交。文臣引经据典,武将虽插不上话,却也个个面色焦急。金銮殿如同喧闹的市集,嗡嗡作响。

李妙昃与林贤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,心中暗喜。他们要的就是这混乱场面,逼得年轻皇帝下不来台。

“聒噪。”

一瞬间,整个大殿落针可闻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御座之上。

沈朝青看着那份刺目的血书,脸上却没什么表情,甚至微微歪了歪头,仿佛在看一件与己无关的趣事。

原著里也有这么一出。那时的他尚且顾忌名声,犹豫不决,最终只是驱散了事,反而被解读为心虚,助长了对方的气焰。

现在?他早已无所谓了。名声?他沈朝青何曾有过好名声?更何况,他手里还捏着太后那么大一个把柄。

那些学生不过是把刀,李氏一族用来夺权的刀,但错就错在,他们站在了李氏那一头,想要一统朝局,必要以铁血手段清算,不能心软。

沈朝青缓缓开口,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遍大殿,“联名上书?血谏?”他轻轻笑了一声,那笑声里没有半分温度,“好啊。既然想名留青史,那就成全他们。”

“传朕旨意,宫门外所有跪谏学子,以妖言惑众,聚众胁迫君上论处,全部坑杀,一个不留。”

“!!!”

整个金銮殿瞬间死寂!落针可闻!

所有人都惊呆了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全部……坑杀?!那可是数十名国子监的学子!是未来的官员,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!陛下竟然……竟然要全部坑杀?!

李妙昃也彻底愣住了,他预想了皇帝的各种反应,或妥协,或强硬拒绝,甚至抓几个带头人下狱,却万万没想到是这般简单粗暴,骇人听闻的屠杀。

“陛下!不可!万万不可啊!”郑观澜老阁老第一个反应过来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老泪纵横,竟指着御座痛心疾首地嘶喊,“陛下!您……您这是自绝于天下,自绝于士林啊!老臣……老臣妄为帝师,未能教好陛下,老臣有罪!有罪啊!”

沈朝青冷漠地看着他,“郑阁老年事已高,神志不清,胡言乱语。来人,送郑阁老回府,好生‘静养’,没有朕的旨意,不得出府半步。”

立刻有两名侍卫上前,不容分说地将痛哭挣扎的老臣“请”出了大殿。

这一幕更是让所有官员心胆俱裂。

满朝文武哗啦啦跪倒一片,磕头之声此起彼伏。

“陛下三思!万万不可啊!”“此乃动摇国本之举,陛下!”“那些学子年轻不懂事,罪不至死啊陛下!”

就连始作俑者靖安侯李妙昃也彻底慌了神,他本意只是想施压逼迫皇帝让步。

他跪在地上,“陛下!此举恐引天下震动,士林寒心!还请陛下收回成命!从长计议啊!”

御座之上,沈朝青缓缓站起身,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脚下黑压压一片匍匐的臣子。

“求情?”他轻轻重复了一遍,“看来诸位爱卿,是都想与他们同罪论处了?”

求饶声、劝谏声戛然而止。跪着的官员们猛地抬头,脸上血色尽褪,眼中只剩下纯粹的恐惧。

他们看着年轻的帝王,那双漂亮的桃花眼里没有怒火,没有激动,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,令人窒息的漠然。

他说的是真的。他真的会这么做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