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就是白水馒头就咸菜,等腰包鼓起来了,才敢硬着头皮去联系那些厂家,想要做厂家尾货和残次品的销售。
也正是那时候他认识了老邹,老邹这个人精明,但心善。被他缠的不行了就松了口。后来他跟老邹有了更深度的合作,老邹也确实把他当做一名晚辈教导。
等回到京城,车上抗包的人就剩下小猫两三只了。他们眼中满是期待,希望千辛万苦带回来的货物,不会辜负他们。
家里人都在等席于飞回来再开张。
他去看了那几个店铺,衣服东西杂货都已经摆好了,还按照席于飞的设计弄了收银处,试衣间。
杂货那边一半卖纽扣松紧带针头线脑,一半卖的是炒货。
席大娘的小儿子带着大孙子,两个人来这边专门负责这一块。不止有炒货,还有各种干蘑菇干菜皮毛,以及云穆清一些战友寄来的土特产,想看看那些东西在京城受不受欢迎。
三个嫂子也被席于飞提前培训了,要求不多,就是微笑营业。
别说不能无缘无故打顾客了,就是面对顾客,你都得笑脸相迎!
毕竟是自家的产业,嫂子们都可用心了,开业那天穿着店里的衣裳,站的笔直,脸上满是发自内心的微笑!
作者有话说:
我这篇文不知不觉六十多万字了啊????
我也太厉害了叭!!
每天都双更,坚持了好久啊……
赶紧给我点儿鼓励吧,哈哈哈
代理
服装店起名叫“伊美”,对于这个名字,席于飞反对过,但反对无效。
毕竟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谐音梗,大家都认为这个名字简直太好了。席于飞心想再过个几十年,满大街都是医美的时候这个店就只能只在丛中笑了……
杂货店起名叫“百盛”,还算是中规中矩。
家里开了三个店,两个服装店一个杂货店。其中一个服装店是由梅雨那边负责,他弟媳妇儿当店长,小舅子做店员,老头老太太不忙了就去帮忙。
剩下的两个都是由席家三个嫂子负责,这两个店也大,还有小二层,装修的特别气派。
开业第一天店里就挤满了人,牛仔裤二十五一条,喇叭裤十五块,一天卖掉了将近两百条裤子,一百多件儿衬衣!
杂货店里常用的扣子松紧带拉链卖空了好几盒,发卡丝巾刚挂上去,就被人“抢”走了。
到了晚上一对帐,这两个店流水高达五千块!另一个店也有一千多的营业额!
曾柳华都吓蒙了,跟几个嫂子数钱数了半天,“哎妈呀,怎么这么多?这不跟抢钱似的吗?”
衣服的本钱只有她知道,几个嫂子都不知道,席于飞规定了一些衣服的统一价以及最低价,方便有熟人降价做个浮动。
按照席于飞定价,衣服就是原价上涨百分之一百三,相当于一天赚了将近三千块钱!
云奶奶倒是十分淡定,“这也正常,否则以前怎么有那么多的大商贾?做生意就是赚钱。”
“但这也太赚钱了吧?”基本上一天赚了他们这个院子一年的收入,曾柳华只觉得心脏都怦怦跳。
席于飞在旁边嗑瓜子,看着老娘这个表情笑道:“以后还能更赚钱呢,明天记得提前过去补货,每天的帐都要记下来,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,卖掉一半就得去上货。今天钱带回来也就带回来了,以后留下足够的零钱,其他的直接存银行去。”
梅雨那边不用他交代,他就是个供货商,每天流水三七分,梅雨负责发工资,他负责本金进货而已。
陈虎和橙子也想加入,但现在没有那么多靠谱的人手,席于飞让他们先等等。到时候多拿几个货源,几家店风格不能太一样,否则就抢生意了。
他都盘算好了,再过些日子就该上厚衣服了,到时候拿出一家店专门做羽绒服,另一家店卖各种呢子大衣。
自己家的店就走那种时髦款的蝙蝠衫牛仔裤之类,然后等田新的工厂生产出新衣服,他们这边直接拿总代理,做那种品牌专卖店。
三天休息之后再次去羊城,但云穆清已经考察回来了,他们只能错过。
田新那边第一批裙子已经做出来了,布料用现成的的确良波点,红的黑的黄的蓝的一种四款,带着港风那种洋气。八十年代的衣服都是大垫肩,恨不得把肩膀那边垫的又厚又长,整个都支棱着,却会显得腰细腿长。
“宁新”这个品牌也注册了,还用拼音首字母设计了简单大气的商标。
这个年代很多衣服商标都是缝在外面,而且人们也不愿意拆掉。带着商标就表示这衣服是在大商场买的,而不是自己做的,有一种炫耀感。
这是大势所趋,虽然席于飞很嫌弃,但也只能同意商标缝在裙子的袖口处。
不像是现在,谁买了衣服回去,第一时间就要拆掉标签。
否则扎肉。
波点方领长泡泡袖高腰大裙摆的裙子一出来,就让女孩子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