羹,陛下不妨先用,方才臣妾已尝过,温度适宜。”
&esp;&esp;崇平帝轻轻笑了笑,道:“朕看看第一回目,到底写的如何。”
&esp;&esp;方才《临江仙》一词,却将他的心思勾起来了。
&esp;&esp;三国之史,他在潜邸之时,也不是没有听弘文馆中的讲郎讲起过,三家纷争,逐鹿争鼎,为此神州涂炭,能有多少新鲜事儿可讲?
&esp;&esp;伸手接过书稿,然后这一看,就是……饭都忘了吃。
&esp;&esp;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……”
&esp;&esp;仅仅是开篇四词,就有一股气吞山河的雄浑、壮阔之势。
&esp;&esp;崇平帝看书看得极快,纵然是半文不白的文字,也不受丝毫迟碍,这是长期批阅公文,面对书面文字下养成的条件反射——提取文字信息的速度很快,不亚后世“奋笔两小时,刷刷两分钟”的十年某点老书虫。
&esp;&esp;“操,当真是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。”看到矫诏讨董,崇平帝面色凝重,喃喃说道,倏而疑惑,倏而目光咄咄,而后又是迅速往下翻阅。
&esp;&esp;不得不说,《三国志》对曹操的描写只是一种历史形象,而演义话本中,则是添加了许多文学加工。
&esp;&esp;如三英战吕布,孟德献刀……甚至之后还未书就的青梅煮酒,这些后世耳熟能详的典故,不少都是小说家的创造加工,充满着吸引人的戏剧性。
&esp;&esp;崇平帝就着灯火,一口气读完六回目,不觉夜色已深,竟至戌时,待继续往下翻阅着,正好看到:“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文分解……”
&esp;&esp;然后,下面呢?
&esp;&esp;嗯,没了?
&esp;&esp;怎么能没了呢?
&esp;&esp;崇平帝忽地抬起头,目光熠熠地看向晋阳长公主。
&esp;&esp;第88章 面圣之前
&esp;&esp;“皇兄,那个,臣妹手里也就这六回目书稿,贾珩后文……应该还未写出吧。”迎着崇平帝的目光,晋阳长公主容色微顿,芳心中浮起一抹古怪之意,解释道:“听说贾珩这两天忙着娶亲,又是和贾家闹了一回。”
&esp;&esp;崇平帝掩起书稿,默然片刻,道:“那贾珩,你让人去催催……”
&esp;&esp;晋阳长公主面色微顿,芳心之中有种哭笑不得之感。
&esp;&esp;两天之后,翰墨斋——
&esp;&esp;贾珩听着对面怜雪细述事情经过,默然片刻,道:“怜雪姑娘,殿下是什么意思?”
&esp;&esp;崇平帝要召见他,多少有些始料未及,而且还不是因为晋阳长公主主动举荐。
&esp;&esp;“想来是先前的与贾珍之事,引起了天子目光注视,我那些情况,若是有心打听之下,分析研判,并不难汇总,但那是后世……”
&esp;&esp;由此可见,天子必然有着一只精干的情治机构,否则无法在短短时间中得悉如此多关于他的情报。
&esp;&esp;毕竟,他上午才和贾府中人闹翻,晚上就得到讯息。
&esp;&esp;“为人君者,深居九重之宫,最是忌讳被蒙蔽圣聪,识人不明。因为人做出判断的基础在于信息,而后是从繁芜,后世甚至有做开源情报分析的专业情治机构。”贾珩心思电转之间,就对这位天子的性情、权术手腕有所把握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