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,偌大的保和殿静的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。不少人冥思苦想,有咬笔头的,有趴在桌案上沉思的。当然也有写得快的,所有试子都是清晨进入皇宫,只不过经过一番琐碎的礼节,实际开考时间已经是十点多钟了,而到关绪清简单地用过午膳,大约下午一点多钟的时候,已经有人交卷了。
&esp;&esp;关绪清一看最先交卷的是胡适、王国维和蔡元培,不由微微笑了笑。不过三人的交卷也给其他学子莫大的压力,这个是殿试,上面有皇上亲眼看着,参加高考的目的说来说去,最后还不是为了一个官职,而官职可是皇上决定的,要是自己在皇上眼里的印象差了,那将来还有什么前途。所以三人交卷后,一干试子也纷纷加快速度,接二连三地把卷子交了上来,由受卷、掌卷、弥封等官收存。
&esp;&esp;晚上七点多钟,殿里已经昏暗得看不清了。殿试官纷纷点起电灯。殿中仅剩下的几个试子不停地揉着眼睛,脸都快要贴到纸上。
&esp;&esp;学子陈寅恪此时脸上写满了焦急,今天他一拿到试卷就觉得文如潮涌,卷上所问正是他多年苦苦探求之道,因而洋洋洒洒地写了下来,只是他向来不以书法功力见长,而无论是什么时候的试卷都特别强调书写工整,且必须用正体,即所谓“院体”、“馆阁体”,字要方正、光园、乌黑、体大。从某种角度来看,书法往往比文章更重要。科举改革以来,关绪清下旨允许试子们使用钢笔书写,但是人们对这种新进不久的舶来品根本就不熟悉,使用起来还不如毛笔快捷,因此参加考试的试子没有一个用钢笔的。
&esp;&esp;陈寅恪不太擅长正书,因此写起来极慢,待到身边的试子走了一大半,他才恍然察觉,却快又快不起来,眼看天色将暗还有数道问题空着,陈寅恪不由心急如焚。
&esp;&esp;就在这时,外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:“加急,八百里加急军报。”只见小德张拿着一个插着三只羽毛的盒子跑了进来。
好版主